今天,备受关注的宏观经济数据如期发布,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当季增长4.9%。数据发布后,估计各方面解读不少,我也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是三季度经济增速好于预期。至少是好于我本人预期,记得今年9月下旬我在接受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问卷调查的时候,我研究的逻辑是基于两年平均增速角度进行分析的,今年一、二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6%和3.3%,进入下半年以来,货运量、用电量等关键实物量指标从7月开始就在持续改善,但主要宏观经济价值量指标从8月开始才出现改善。因此,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肯定好于二季度是基本判断,但能好到什么程度要打个问号。从实际情况看,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4.4%,明显快于二季度、与一季度大体相当。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实际数据、知道了具体形势,但如果把时间点拉回到9月初,其实各界对经济形势的看法还是存在不同判断的。记得今年9月5日我在第七届交通运输经济研讨会讲了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提出了“‘拐点’或正在出现”的判断,从会场大家传递的信息看,感觉大部分人还是很悲观的。这也反映了公众的普遍心态,悲观的时候更加悲观,乐观的时候自信心爆棚,我们研究人员还是要更加理性一些。
二是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5.4%左右。从各大机构判断看,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基本上在5%~5.5%左右,国际机构相对来讲一般保守一些,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增长5%、世界银行预计增长5.1%,国内机构则要略高一些,大体在5.3%左右。当然,这些判断都是基于三季度之前的数据,数据发布之后自然要更新迭代,个人认为,目前的趋势四季度基本上可以延续,据此测算今年全年GDP增速可以达到5.4%左右,最后稍微右一点也是有可能的,能够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明年1月18日左右就可以见分晓,大家拭目以待。
三是回归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仍需持续加力。对于5.4%左右的经济增速,我们要辩证加以看待,既要充分看到取得的成绩,不能因为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而妄自菲薄,事实上,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横向比较看,我国这个增速还是很高的,明显高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这三个主要经济体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2%、0.6%和2%)。更不能沾沾自喜,客观地讲,2022~2023年我国GDP两年平均增速在4.2%左右,这一增速不仅低于15年倍增的平均增速要求(4.71%),也低于5.5%左右的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也明显低于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速,印度2022年全年、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2%和6.9%。可见,虽然近几个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改善,但还远远没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仍需把稳增长摆在最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努力帮助市场主体恢复“自我造血”功能,为稳就业进而吸纳更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加快回归潜在增长率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