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核心观点: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了《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强调要科学研判2023年春运新形势,客流总量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对此,笔者开展了专题研究,问卷调查显示,2023年春节“补偿式”返乡需求比例大幅提高,但总体低于预期,“近期疫情扩散太快,担心回老家感染”是最主要原因。综合历年春运客运量数据、近三年春节返乡意愿调查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相关数据等资料,笔者预计2023年春运客运量在17亿人次左右,创近四年来新高,较2022年春运增长60%左右,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呈现更快恢复势头,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有望大幅提高。相应地,从按照疫情前2019年春运客运量六成左右规模做好运力储备、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确保各环节运输畅通、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春运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一、2023年春运面临的新形势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春运,随着疫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做好2023年春运工作面临着不少新的形势:

(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优化调整。

近一个多月以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措施陆续出台,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1],于2023年1月8日起施行。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优化调整,是2023年春运工作面临的最大形势。

(二)春节返乡需求将出现“补偿式”释放。

过去两年春节,在“就地过年”倡议下,春运人口大迁徙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停滞”,2021年、2022年春运客运量仅为疫情前2019年春运的三成左右,日均客运量不足3000万人,规模甚至远低于疫情前平峰月份的日均规模(约5000万人)。可以预见,连续两年抑制的春节返乡需求将出现明显的“补偿式”释放,这是准确把握2023年春运客运量规模的关键因素。

图1  2019年以来春运客运量变化情况

(三)担心返乡感染新冠是影响春运客运量规模的主要不确定变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各地新冠感染人数剧增,据浙江2022年12月25日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全省日新增阳性人数突破100万人(元旦前后日新增峰值将达到200万人),按照浙江省6540万人口估算,日感染率在1.5%左右,照此推算全国日新增阳性人数可能在2100万人左右(考虑到北京、重庆、四川、湖北等省份进程更快,实际日新增可能更高),加上短期内以布洛芬为代表的药物相对紧俏,社会公众对疫情的担忧情绪较重,尤其是返乡可能带来的不同毒株二次感染问题较为突出,将一定程度削弱“补偿式”返乡规模。同时,为降低感染概率,公众选择自驾等个性化出行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二、2023年春运客运量规模预判

为更好把握2023年春运客运量规模,笔者就2023年春节返乡问题开展了专题问卷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7000余份,结果显示:2023年春节“补偿式”返乡需求比例大幅提高,从就业省份和籍贯省份(包括出生地,下同)不一致调查样本(跨区域返乡主要群体)分析看,准备返乡过年的比例达56.4%,较前两年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表明2023年春运存在明显的“补偿式”返乡需求。但也要看到,调查返乡需求总体低于预期,从对不计划返乡人群的原因分析看,“近期疫情扩散太快,担心回老家感染”是最主要原因,选择这一原因的比例达54.4%,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社会面感染人数快速增加,对公众春节返乡带来了一定压力。

 

图2  就业省份和籍贯省份不一致的调查样本近三年春节返乡比例

为有效开展预判,需要给出一些假定条件,具体为:一是假定调查样本得到的“就业省份和籍贯省份不一致人口占比”与全社会人口这一比例基本一致。根据调查,就业省份和籍贯省份不一致人口占比为27.5%,这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社会流动人口27.2%的比例基本一致,调查结果基本可靠。二是假定春运返乡出行主要由自驾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两类构成。根据2022年数据测算,预计2022年春运出行量为13.3亿人次,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春运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为10.6亿人次,假定两者的差值均为自驾出行量,约2.7亿人次,占比为20.3%,相应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例为79.7%。三是假定公众春节返乡计划短期内不出现重大调整。本次问卷调查始于2022年12月22日,问卷收集期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调查结果是公众基于当时疫情形势下作出的判断,假定后期不出现重大调整。

在以上假定条件下,综合历年春运客运量数据、近三年春节返乡意愿调查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相关数据等资料,预计2023年春运出行量规模高、中、低三个方案分别为22.76亿人次、21.48亿人次和20.20亿人次,结合假定二确定的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比例,预计春运客运量高、中、低三个方案分别为18.14亿人次、17.12亿人次和16.10亿人次,分别为疫情前2019年春运客运量的60.9%、57.5%和54.0%,但远远高于2022年的10.6亿人次,高、中、低三个方案增幅分别为71.1%、61.5%和51.9%。

从不同运输方式客运量变化看,公众选择高铁、民航等便捷舒适高效运输方式的趋势较为明显,2020年春运铁路民航客运量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为16.9%,2021年春运占比大幅提高至29.1%,2022年春运占比略降至27.3%,主要受疫情防控、跨区域人员流动受到严格限制等因素影响,跨区域公共交通运输主力——铁路民航客运量受到更大冲击,但在2022年跨区域人员流动限制相对较少的暑期,铁路民航客运量占比又迅速提高至42%左右的月度历史高位。展望2023年春运,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优化调整,跨区域人员流动限制全面解除,预计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呈现更快恢复势头,占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比重有望大幅提高,在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

三、有关政策建议

从2023年春运形势看,客运量大幅增长是确定性事件,为更好保障后疫情时代公众首次春运出行,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全力做好近四年春运峰值的运力应对准备。基于目前的初步预测,2023年春运客运量将创近四年来新高,在连续三年客运量规模低水平运行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对春运应对出现生疏、对客运量规模预期不足等情况。建议按照春运客运量预测高方案运力,即疫情前2019年春运客运量六成左右规模做好运力储备,同时加大对返乡需求峰值的调查监测分析,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客票预订量、旅游住宿预订量等数据的共享,提前做好运力安排,确保春运平稳有序。

二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确保各环节运输畅通。针对跨区域人员流动需求,建议铁路民航进一步发挥主力作用,确保公众春运期间运输需求,特别是重点做好历年春运车票(机票)紧张线路的运力供给。针对县乡镇末端末梢运输需求,建议充分发挥公路兜底性运输服务优势,强化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为公众“最后一公里”运输需求提供有力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同时,针对自驾返乡趋势明显的特点,全面落实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如厕、饮水等基本服务,强化新冠以及一些急性病治疗药物配备,做好充电桩等设施供给,努力确保自驾公众顺利出行。

三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组织开展春运安全生产大检查,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及“乙类乙管”各项措施,继续做好交通运输工具、行业窗口单位公共区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工作;与气象部门建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时做好极端恶劣天气应对;加强对货车司机、快递员等群体生活保障,为交通物流稳定高效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加大疲劳驾驶惩戒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连续发生。

[1]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注:本文已发表于2023年1月6日《中国交通报》第2版。

 
 
 
话题:



0

推荐

周健

周健

63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季度信心调查专家,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核心编写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指数编制及计量分析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本博客文章、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