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2020年“两会”召开之际,与2009年比较类似,都正在面临多年未见的重大危机。因此,这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较强的比较意义。
2.从两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比看,在稳增长、扩内需、保民生、改革开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3.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主要思路变化体现在“两增加、一调整”,特别是将“打赢三大攻坚战”调整为“打好三大攻坚战”,一字之差、含义深刻。
从近20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比看,直觉上会认为2003年应该有较大价值,事实上并非如此,2003年两会召开之际“非典”疫情尚不严重,整个报告未涉及疫情内容,因此借鉴意义有限。相比之下,最有借鉴意义的是2009年报告,当时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一些思路和提法有相似之处。从两年报告的总体思路比较看,有四方面类似之处:
(一)“稳增长”都是首要任务。2009年提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首次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今年提的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经济稳增长服务的。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稳增长”逐步成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准确地讲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个人认为,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指导每个人的具体工作,要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一味求稳而没有创新、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冒进,步子迈得太大也不好,要守住稳的底线。事实上,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平衡好关系需要大智慧。
(二)扩大内需都是主要抓手。2009年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今年从某种程度上讲上升了一个层次,提到了战略层面,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其中投资方面主要是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这对于交通来讲,是一个重大机遇,要想办法把握好这难得的机遇,努力破解过去想解决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想解决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三)都对保民生提出明确要求。在重大危机冲面前,通常小微企业、个体户和社会低收入群体受冲击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弱、恢复速度更慢,这两天出差就遇到活生生的例子,有个早餐店主要用来配套宾馆早餐服务的,在疫情冲击下倒闭了,显然早餐店的员工也失业了,这就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因此,无论是09年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保民生提出明确要求,09年提到要“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今年则是“六保”之一的“保基本民生”。
(四)都提出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动力。2009年提出“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今年提出“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证明,这是一剂治本的良药,特别是40周年总结大会召开之后,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即使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改革开放仍然是必由之路,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此外,还具有一定比较意义的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总体思路变化看,我概括了两个词“两增加、一调整”,“两增加”是指增加了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增加了“六保”的要求。“一调整”是指将“打赢三大攻坚战”调整为“打好三大攻坚战”,一字之差、含义深刻,当然脱贫攻坚战是硬任务,是坚决要打赢的,但其他两个方面,在当前“生存”是主要矛盾、是核心任务的时候,短期内可以作出一些让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