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核心观点:

3月8日,2021年春运正式落下帷幕,在疫情防控、就地过年背景下,今年春运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春运旅客发送量创近几十年来新低;二是节前返乡人员规模约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可能是历史上返乡人员规模最少的一次春运;三是跨城公共出行领域,公众选择高铁、民航出行的趋势更加明显。

为掌握后春运公众返乡需求情况,1759个样本调查显示,在响应国家号召而就地过年的公众中,有51%的公众准备在近几个月返乡,其中接近七成计划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对于支持疫情防控而选择就地过年的那部分群体,根据匡算,大约有1.25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在清明节假期、1.43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五一假期,这部分客流叠加原本就存在的那部分客流,可能使单日客流量在清明节、五一假期创疫情发生以来新高,将对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带来较大压力。对此,笔者提出了三方面政策建议,一是建议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要加大对入境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监测力度;二是建议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前预判清明节、五一假期出行需求,全力做好重点时段返乡运输保障;三是建议国家积极倡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有效分散公众出行时段,尽量避免出现短时间、高密度的人员出行高峰。

一、2021年春运出行特点分析

(一)春运旅客发送量创近几十年来新低,与2020年同期相比降幅超四成。

 为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应对疫情,大部分在外工作的公众选择就地过年。据民生智库调查显示,61.8%的公众表示今年春节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农民工群体就地过年占比更高,据中国劳动学会调查显示,77.6%农民工选择留企或留城就地过年。在此背景下,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大幅下降,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春运40天(腊月十六至正月初廿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8.7亿人次,创1994年以来新低,比2020年同期(指农历同期,下同)下降40.8%,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日均发送旅客2177万人次,而正常年份日均发送旅客在7500万人次左右。 

注:由于统计口径调整,2015年旅客发送量明显减少,但同口径仍比上年增长3.4%。

图1  历年春运40天旅客发送量情况

其中,节前15天发送旅客2.7亿人次,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76.3%和76.0%;前后25天发送旅客6.0亿人次,受去年低基数影响,从正月初四开始客流量开始反超去年同期,节后25天累计比2020年同期增长80.1%,但较2019年同期仍下降67.8%。

图2  2021年和2020年春运40天旅客发送量对比情况

(二)今年春节返乡人员规模约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可能是历史上返乡人员规模最少的一次春运。

为更加全面地掌握返乡人员规模情况,笔者考虑从全社会出行的角度进行测算。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营业性客流方面,今年春运节前15天(腊月十六至大年三十)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24%左右。私家车客流方面,今年春运节前15天高速公路车流量4.0亿辆,同比下降11.3%,按照历史数据及今年1月高速公路客货车流量增速等测算,高速公路私家车出行量约6.6亿人,为去年同期的81%左右。综合营业性客流和私家车客流,今年春运节前15天出行量约9.3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48%左右。

考虑到节前15天的出行量主要为返乡客流,根据上述分析判断,今年春节返乡人员规模约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略高于民生智库调查得到的公众40%左右的返乡比例,核心原因在于就地过年调查主要面向跨省级行政区域就业人群,而这一部分公众就地过年的要求相对更加严格。事实上各地区域内人员流动限制相对不高,区域内返乡仍较为普遍,这一点在本地旅游娱乐数据上也得到了验证,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本地游、城市玩乐等旅游产品受到追捧,市内景区、度假村订单量等均实现翻倍增长;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七天假期电影票房达7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春运历史看,旅客发送量出现下降并不多见,近20多年来仅2020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主要是节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巨大降幅,事实上节前15天客运量仍实现了1.1%的小幅增长。因此,综合分析判断,今年很有可能是历史上返乡人员规模最少的一次春运。

(三)公众选择高铁、民航出行的趋势更加明显,出行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美好出行需求的期盼更加强烈,在跨城公共出行领域,选择高铁、民航等便捷舒适高效方式出行的趋势明显,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这一点在今年春运期间体现得更加明显。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运40天铁路、民航完成客运量2.5亿人次,占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的29.1%,占比正在接近三成,较2020年全年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较疫情前占比提高近5个百分点。春运结束以来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特别是3月12日、13日,铁路客运量甚至连续两天比2019年同期实现正增长,其中3月13日增长幅度高达13.0%,民航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降幅总体已收窄至15%以内。 

图3  1月19日~3月13日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与2019年阴历同期比较情况

 二、后春运返乡需求趋势分析

为有效掌握后春运公众返乡需求情况,笔者开展了专题的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样本1759个,涵盖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外企、私营企业职员和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在校大学生等不同群体,从调查情况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论:

 一是五成左右公众今年春节未返乡过年,支持疫情防控、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是主要原因。调查显示,51.3%的公众春节假期未返乡过年。其中,体制内职员未返乡比例更高,占比达59.1%,高于其他人群(为45.2%)13.9个百分点;跨省就业群体未返乡比例明显高于省内就业群体,前者春节假期未返乡比例高达76.0%,高于后者(为42.7%)33.3个百分点,表明就地过年背景下,跨省就业公众出行限制相对更加严格。从原因分析看,支持疫情防控、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是主要原因,公众选择这一原因的占比高达90.4%,表明公众充分理解国家在特定时期的特殊政策考量,为疫情防控需要,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同时有9.6%的公众原计划今年就不打算回家过年。

二是为响应国家号召而就地过年的公众中,有51%的公众准备在近几个月返乡,其中体制内职员、跨省就业群体返乡需求尤为强烈。调查显示,为支持疫情防控、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而选择就地过年的公众中,有50.9%的公众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回归常态化之后,计划在今后几个月返乡。其中,体制内职员返乡需求更高,占比达61.9%,高于其他人群(为38.9%)23.0个百分点;跨省就业群体返乡需求更加强烈,占比达74.8%,大幅高出省内就业群体(为31.5%)43.3个百分点。

 三是重新释放的返乡出行需求中,接近七成公众准备在清明节和五一假期返乡。调查显示,准备近几个月返乡的群体中,绝大部分公众计划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两节合计占比达67.6%(分别为31.6%和36.0%),同时有将近14%的公众表示近几月暂无返乡打算,而是计划在暑期或十一国庆假期返乡。这一返乡特点在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基本一致,但在省内就业群体与跨省就业群体之间仍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省内就业群体选择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合计占比达79.7%,特别是清明节占比为44.7%,分别高于跨省就业群体18.4个和20.0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对于今年春节假期返乡需求受限制较为严格的人群,接下来几个月的返乡需求也更加强烈,特别是跨省就业群体,受限制最为明显,事实上这部分人群每年的春节假期返乡需求也最为强烈,春节返乡也是这一群体大部分人的每年唯一一次返乡,这也造就了我国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徙。在国家就地过年号召的大背景下,这种大迁徙在今年不复存在,返乡规模仅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若按照今年节前2.7亿人次客流与前两年节前约11.3亿人次规模简单比较,缺口在8.6亿人次左右,对于支持疫情防控而选择就地过年的那部分群体,根据匡算,大约有1.25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在清明节假期、1.43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五一假期,这部分客流叠加原本就存在的那部分客流,可能使单日客流量在清明节、五一假期创疫情发生以来新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加以应对。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要加大对入境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监测力度。当前,国内本土病例基本清零,疫苗接种量已超过1亿剂,疫情形势正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境外输入病例仍时有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17日至今,已经发生了11例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核酸检测又呈阳性的现象,而且还出现了多起相关病例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情况,给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对此,建议在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入境人员隔离期满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筛查和监测,联合卫健等部门,对于隔离期满后入境人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评估是否将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作为前置条件,坚决防止疫情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传播。同时,严格落实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全程戴好口罩、尽量避免与其他乘客接触交谈等措施,决不能因为国内疫情形势好转而掉以轻心。

二是建议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前预判清明节、五一假期出行需求,全力做好重点时段返乡运输保障。一方面,重点利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网络平台车票(船票、机票)预订量,尤其是高铁、民航预订量数据,提前预判跨省就业群体返乡运输需求,并适时调整运力供给及疫情防控举措。另一方面,积极调动搜索企业、地图导航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利用关键词搜索数据辅助研判重点时段出行形势,进一步提高出行形势预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随着假期临近,不断加大各方面监测分析频度和力度,建议节前一周开始至少做到“一天一研判”,必要时运输保障措施“一天一调整”,确保精准有效保障重点时段公众出行需求,全力做到人民群众走得舒心、走得放心、走得安心。

三是建议国家积极倡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有效分散公众出行时段,尽量避免出现短时间、高密度的人员出行高峰。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今年春节返乡规模仅为常年五成左右、疫情防控形势仍不能掉以轻心的背景下,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向全社会发出落实带薪年休假、分散时段休假的倡议,并抓好落实,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清明节、五一假期等重点时段出行压力,避免出现短时间、高密度的人员出行高峰,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注:本文已同步发表在2021年4月2日《中国交通报》第3版。感谢为本文调查问卷收集提供帮助的各位朋友!也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对大家工作、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话题:



0

推荐

周健

周健

61篇文章 35天前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季度信心调查专家,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核心编写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指数编制及计量分析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本博客文章、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