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期,有幸作为院创新团队代表与2020年新入职的员工作了一场专题交流,当人教处同志和我联系说这个事的时候我欣然答应,后来还厚着脸皮和他们多争取了20分钟,交流时间从40分钟延长到1小时,当然我肯定是非常认真地准备这个事,可能比很多工作上的事还上心,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的经历可能会对新员工有一点帮助,工作11年来,应该说我遇到过不少“坑”,大部分情况下是掉进去了,我希望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能帮助新人们顺利地跨过这些“坑”,少走一些弯路,更好更快的成长,这无论对他们自身还是对我们单位都是一件好事。

我交流的题目是“人生是一个长期不断累积的过程”,准备PPT过程中,我把平时经常和我团队讲的一些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职责定位、初入职场、其他感悟等三个方面谈了共计2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我亲身经历过、深刻感悟过的,个人觉得,这可能对新入职员工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志都比较重要,有些可能是大道理,大家觉得没啥,但真正经历过你才能体会其中的内涵。按照惯例,我的思考、研究历来是开放的、共享的,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我会略作展开,可能和现场交流效果相比会稍微差一些,但基本上能达到目的,希望对大家特别是新入职场的后浪们带来一些帮助。

一、关于职责定位

1.成为专家是最精准的定位。只要你内在驱动力强,并愿意为此付出,你就有可能成为专家,而成为专家应该是科研单位人员最精准的定位。

2.要有独立的观点和看法。这是成为专家的基本前提,当然,可能一开始会很难,但没关系,刚开始从模仿开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看看行业内专家都是怎么分析的,怎么思考的,只要长期积累,一定会形成自己的观点。

3.少做命题作文,多做开创性研究,化被动为主动。当然,命题作文很难避免,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好的研究点。在此基础上,原创性的、前瞻性的研究更重要,对一个科研单位来讲更是如此。

4.珍惜交科院给大家搭建的平台。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开展科研工作,交科院应该是行业研究的最高平台之一,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加入交科院,你就具备了成为专家的最基本条件。

5.坚决把科研成果写在支撑管理决策最前沿。这是专家应有的担当,围绕部党组关注的重大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决策支撑作用,这是智库的职责所在。

6.不要给自己太多束缚。我始终觉得,软科学研究没有太多禁区,无论你学什么专业、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开展研究,当然也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二、关于初入职场

7.结果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工作之后,这是最残酷的一点,结果最重要,不论是“白加黑”“996”还是“007”,如果你最后没有拿出结果,一切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与在学校最大的区别。

8.做好当下的事永远是对的。只有这样,机会来了你才有可能把握住,而且大部分情况下,你不知道面对的事是不是机会,也有可能是坑,但做好总归是对的,无论将来你是谁、你在哪。

9.切忌眼高手低,基础性工作也非常重要。这是很多人会犯的错误,可能会觉得整理数据、跟踪形势这种工作比较low,不想做,或者交给实习生。这种行为不一定完全错,但有值得商榷的空间,至少一些事关重大的事件、核心的数据等还是要亲力亲为,其实这是我比较喜欢的工作之一,整理的过程,会让你对数据、情况了然于胸,没有人比你更熟,慢慢地,可能就会成为你的优势。

10.尽量少与同学朋友进行比较,除非能立刻作出改变。这是很多刚毕业学生基本上都会做的事,包括我刚毕业初期也是如此,但我很快意识到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什么都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给自己带来痛苦,那又何必呢?

11.不要拘泥于一些形式,要善于把握本质。这一点就比较具体了,可能听过我讲课或交流的同志会发现,我的PPT模板风格千年不变,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没必要,找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直用即可,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观点、思想最重要,PPT简洁明了即可,让受众看了舒服即可,但我会坚持一些原则,比如PPT第一页大标题字体我会用方正小标宋,正文开始基本上中文用微软雅黑(字号不小于24)、西文用Arial或者Times New Roman(字号18基本上比较清楚了),基本上不会出现其他字体,因为这些字体看起来最清楚。另外,PPT里尽量避免大段的文字,提纲挈领放核心观点即可。

12.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争取每做完一件事都有所收获。我一直觉得,你的报告,领导或者前辈给你改的地方,是你最应该保留下来的,这正是你的短板和弱项,好好总结和体会,长期下来,必然会有大所获。而且,要珍惜这种手把手教你的机会,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机会并不会太多。

13.注意提炼核心观点。这是科研单位同志写文章的通病,这是部里领导有时候会觉得我们科研单位写的材料他们觉得不好用的主要原因,“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把核心观点提炼好很关键,这是报告的灵魂,没有观点的文章等于一堆废纸!说的有点残酷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14.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观念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观点尽量有数据来支撑,拿今年疫情防控来说,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防控工作做得最好,但没有一个量化数据的冲击,总是少一点直观印象,我分析过一些数据,6月以来我国每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是0.02人,这里面还有一半是境外输入病例,也就是本土的感染率是每100万人里只有1人,而美国每万人就有191人,两组数据一比较,高下立判。

15.对待工作要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对自己迷之自信,即使你一贯很认真、很严谨、很细致,重要的稿件一定要“唱校”,读出声音来,不要不好意思,只有这样才能过滤掉一些低级错误,一定不要让低级错误葬送你的劳动成果。

16.三。只有一个字,会不会很奇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我想说你在写报告或者给领导写讲话的时候,构成部分千万不要写太少,当然也不能太多,太少可能会被认为没水平,太多又显得太啰嗦、概括不够,三部分、三个方面、三条建议可能是合适的。

三、其他几点感悟

17.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一样的,不会事事如你所愿,要放平心态,这就是现实,否则你身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负能量、充满怨气,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都不好。

18.换个角度看问题,便会海阔天空。当领导给你一件件安排活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老是把活给我,烦死了!但你能改变吗?大部分情况下改变不了,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那不如换个角度看,一方面,这是领导对你信任的体现,否则不会把事情交给你,特别是重要的事;另一方面,要把事情作为锻炼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积累的机会,这样你就会豁然开朗,不是吗?

19.信任建立很难,但崩塌很容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很不容易,但让信任崩塌很容易,不用太多,搞砸两件事就足够了,事不过三(看,“三”确实是个神奇的数字!),但建立信任的过程可能需要10件事甚至30件事,或者几年的时间,所以要尽量做好当下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有可能建立信任。

20.多与周围优秀的人为伍。一个群体到达一定规模,一定是什么人都有,必然也有划水的、投机取巧的、充满负能量的,建议还是多与正能量的人交流,这样你慢慢也会有满满的正能量。

  最后,感谢工作11年来对我无私指导、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师长、同事和朋友们!

话题:



0

推荐

周健

周健

61篇文章 35天前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季度信心调查专家,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核心编写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指数编制及计量分析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本博客文章、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