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周健, 张敖木翰, 梁鸿旭, 刘方

核心观点:进入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长江流域降雨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并发生了两次洪水。对此,笔者根据水运监测大数据,系统研究了洪水对长江干线货物运输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长江干线货运量受洪水影响呈现“上游逐步显现、中下游持续加深”的特点,总体影响程度超过20个百分点,中小型船舶受冲击较大,大型船舶则在洪水期间发挥了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同时,为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防汛救灾中的先行官作用,笔者建议从千方百计做好汛期交通运输安全工作、全力做好防汛物资和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保障、提前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毫不放松抓好汛期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四方面入手,努力将洪灾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防疫、防汛取得双胜利,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6月以来长江流域防洪形势及对长江干线货物运输带来的影响

(一)长江流域降雨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并已发生两次洪水。

全国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6月以来,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截至7月2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50天发布暴雨预警,是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以来连续发布暴雨预警时间最长的一次。据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1日至7月14日,全国平均降雨量172.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

长江流域降雨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6月1日至7月14日,长江流域降雨量410.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8.3%,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长江上游流域降雨量281.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6多;长江中下游流域降雨量达到498.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3%,也创下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详见图1),由于入梅早、降雨时间长、强度大、雨区重叠(雨区基本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的北系及太湖流域)等因素,造成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超警,江西鄱阳湖湖区及尾闾有10个水文站水位超1998年历史极值。

图1  6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情况

长江于7月2日、17日分别发生今年第1、2号洪水。受上游干流来水及库区降雨影响,三峡水库分别于7月2日10时、7月17日10时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分别为长江2020年第1、2号洪水(1998年长江上游共发生8次洪水)。其中,第1号洪水于7月2日14时入库流量达到峰值53000立方米/秒,到7月4日8时已退至31000立方米/秒;第2号洪水在7月18日8时~7月19日2时期间,入库流量均处于峰值61000立方米/秒,7月19日20时入库流量已经回落至50000立方米/秒以下、为46000立方米/秒,之后进一步减少,到7月20日8时已退至38000立方米/秒,两次洪水均已安然通过三峡大坝。

图2  7月17日以来长江三峡入库流量实时变化

(二)长江干线内贸货运量受影响程度超过20个百分点,中小型船舶、中下游地区影响更加明显。

随着长江流域主汛期到来,特别是第1号、2号洪水发生后,长江干线水路内贸货运量受到明显影响。在本轮洪灾初期,长江干线货运通道基本没有受到影响,6月上旬内贸货运量完成5465万吨,同比增长8.4%;6月中旬开始强降雨影响逐步显现,货运量出现下降,6月中、下旬分别下降4.4%和6.8%;进入7月以来,随着洪灾形势日趋严峻,7月1日~17日货运量降幅高达12.9%,与6月上旬增速相比,回落了21.3个百分点。

图3  长江干线内贸货运量同比增速变化

分船舶吨位看,中小型船舶受冲击较大,大型船舶则在洪水期间发挥了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分船舶吨位看,6月上旬、中旬、下旬和7月1日~17日,中小型货船(10000吨以下)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5.7%、18.0%、23.3%和32.8%,大型货船(10000吨及以上)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5.8%、20.9%、26.0%和32.9%。可以看到,在近年来长江深水航道整治不断推进、船舶大型化不断发展背景下,本轮洪灾初期,即使货运量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中小型船舶货运量已经出现下降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型船舶货运量快速增长;随着洪水影响的逐步显现,由于中小型船舶抵御洪水能力相对有限,出于安全考虑,部分船舶出现了停航情况,货运量降幅逐步扩大至30%左右,而大型船舶抵御洪水能力相对较强,货运量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进入7月以后增速重新回到30%以上,为保障洪水期间抗洪物资和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4  分船舶吨位长江干线内贸货运量同比增速变化

分流域看,长江流域受洪水影响呈现“上游逐步显现、中下游持续加深”的特点。

——上游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6月上旬、中旬、下旬和7月1日~17日,长江上游内贸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1.3%、增长1.5%、增长13.6%和下降13.7%。可以看到,6月长江上游受洪水影响不大,影响主要在中旬,并在下旬迅速恢复。但进入7月以来,长江第1、2号洪水以及三峡防汛调蓄对上游水路货运开始产生明显影响,货运量从6月下旬的两位数增长转为两位数下降。

图5  长江上游水位和水路内贸货运量变化

——中下游自6月中旬以来影响持续加深。6月上旬、中旬、下旬和7月1日~17日,长江中游内贸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7%、下降5.2%、下降17.3%和下降33.3%,下游内贸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7.4%、下降3.2%、下降7.8%和下降9.5%。可以看到,自6月中旬以来,洪水对长江中游、下游内贸货运量的影响持续加深,其中中游7月以来降幅更是达到1/3;相比之下,下游影响程度明显低于中游,这与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为大型船舶通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有较大关系。

图6  长江中游水位和水路内贸货运量变化

图7  长江下游水位和水路内贸货运量变化

二、近期洪水发展趋势及长江干线货物运输走势预判

近期,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淮河流域防洪形势仍不乐观,“七下八上”期间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一些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一方面,行业安全生产压力凸显。长江黄金水道在我国水路运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水上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近期,虽然长江干线中小型船舶流量明显减少,但从规模上看仍占多数,加之长江流域降雨将逐步往上游发展,据三峡集团分析,后续三峡水库可能还会迎来多轮次洪水,长江流域运输安全保障将持续面临压力。交通线路受水毁影响较大,甚至引发了一些事故,如近期发生的“6·7”贵广高铁列车脱线、“6·27”成渝普速铁路货运机车脱线等事故均与强降雨带来的次生灾害有关。另一方面,防汛物资和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任务加重。今年长江流域洪水形势虽然总体弱于1998年全流域大洪水,但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超警,淮河发生今年第1号洪水,相关地区防汛物资、基本生产生活物资需求明显增加,运输保障任务较重。

从洪水发展趋势看,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认为,当前长江防洪形势总体好于1998年洪灾。1998年,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于6月11日~7月3日及7月16日~31日两度出现梅雨,8月长江上游暴雨不断,中下旬汉江又发生强降水,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叠加,造成了长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相比之下,今年长江中下游出现二度梅雨的可能性不大,长江发生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7月16日~8月15日)阶段,降雨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根据国家气象局和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七下八上”期间我国降水总体呈现“北多南少”空间分布,强降水区域主要在北方地区,预计今年松花江流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上游降水量均比常年同期偏多。

综合上述分析判断,在长江中下游出现二度梅雨可能性不大的背景下,加之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大型船舶承担货运量比重已接近五成,长江货运通道抵御洪水影响的能力明显提升,7月下半月长江干线内贸货运量降幅将较上半月有所收窄,预计全月下降8%~11%,拉低7月全国水路货运量1~2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七下八上”阶段主雨带逐步北抬至黄淮、华北以及东北中南部地区,需要提前谋划,统筹做好松花江流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中下游地区运输保障工作。

三、有关政策建议

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并迅速实现了复工复产,二季度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而长江流域、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叠加疫情影响,为我国经济复苏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难度有所加大。对此,建议统筹做好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其他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发挥先行官作用,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贡献交通运输力量。

(一)千方百计做好汛期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长江流域运输安全保障,及时做好隐患排查和航道清淤,加大汛期通航秩序管理力度,提升行业应急搜救能力,督促企业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船员安全培训。二是强化汛期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人员驻地的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三是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建立极端天气、重大灾害实时共享交换机制,第一时间掌握重大险情,并通过行业新媒体、网站、报纸等渠道全方位进行发布,减少预警信息覆盖面盲区。

(二)全力做好防汛物资和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保障。一是借鉴疫情防控期间经验,对防汛救灾物资和运往灾区的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按照“一断三不断”和“三不一优先”的原则,全力做好物资运输保障。二是加强与应急管理、物资储备等部门沟通,全力做好运输保障,确保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往灾区。三是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努力推动水路、陆路实现运力灵活互补,确保汛期等特殊时期物资跨区域有序流通。

(三)提前谋划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一是强化指导,全力支持长江流域受灾地区交通运输部门第一时间恢复交通网畅通,确保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二是借鉴以往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救助经验,结合本次长江流域洪灾的特点,及时摸清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水毁情况,按照受灾程度制定交通运输救灾资金补助标准。三是针对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按照最高标准予以补助,并纳入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一揽子政策方案,帮助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毫不放松抓好汛期常态化疫情防控。目前,国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本地病例偶有出现,疫情防控形势仍不能松懈。要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坚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展交通运输防汛救灾工作,既要做好迎大汛的各项准备,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防疫、防汛取得双胜利。

注:本篇文章成稿于2020年7月22日,主要观点发表于今天《中国交通报》第3版。

 
话题:



0

推荐

周健

周健

61篇文章 35天前更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季度信心调查专家,交通运输部经济运行分析核心编写小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统计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指数编制及计量分析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多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批示。本博客文章、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文章